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天地书店

对许多人来说,购书过程仿佛享受一场恋爱,书或许最终摆脱不了压箱底的命运,但从琳琅满目到情有独钟的过程却让人回味不已。所以不太喜欢去网上购书,固然便宜而快捷,但目的性太强,宛如“ONS”一般。

在香港的一周,对大而全的天地书店并无太多喜欢之处,倒是铜锣湾几家独特的"二楼书店"蛮让人醉心。身处闹市而能存活已属不易,购书者也就没有理由为多爬几步阶梯而感到不快了。

这些书店应是大陆人常常光顾的地方。几乎家家均有一面书架清晰摆放着有关意识形态、历史真相以及高管桃色的书籍,供买家挑选。老板也会手持计算器,并且夹杂着粤语、潮州话、英文、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试探着你的语言特长并与你攀谈几句。

帮友人询问《等待香港》(林奕华著)的下落,老板会如数家珍的和你说起这本书的版本情况以及脱销原因。由于汶川地震发生不久,老板还拿起了收银台上一本有关唐山大地震真相的书向我极力推荐。当我表示已得此书作者赠予时,老板流露出十分认真的态度再三请我带话给作者,他的另外一本书《河殇》已脱销久矣,希望能够早日予以再版。

在这里,老板和读者有可能成为朋友,也常有些思想的交流。譬如,铜锣湾书店里那个容长脸带着粗框眼睛的老板就会带着忧郁的眼神向我表达“香港是个缺乏文化的沙漠”。那时,我甚至想起了读书时N大门口早年先锋书店里购书的快乐。

当地人起床应该都比较晚,一个例证就是天地书店上午10时方才开张。得益于大陆"报J"和言论出版尚无实际自由,天地书店出版了许多如雷贯耳的好书,并因此赚得盆满钵满。直抵此处,推着小车心满意足的将自己必买的几册新书一举拿下,然后就慢慢开始细细品味起来。书架上,张爱玲和胡兰成的书竟然被放在一起摆卖,不由得路过此地者八卦之意顿生。这对曾经的欢喜恋人在书商的撮合下终于被动地结合了,让人唏嘘。

在当代文学新人架上,还看到了一个曾经熟悉的名字,翻看作者小照觉得像是自己同班同学葛亮,定睛一瞧果然是他。这位过去痴迷于张爱玲小说和王菲唱片不能自拔的南京小男生在港大读到博士后,便爬起了格子。询问左右,“2005年台湾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还是个很不错的头衔。粗粗浏览几处,文字有点张的路数,小说的题目更沾了王菲的空灵和虚无。看了看逢甲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瑞芬对《七声》的评价:

葛亮的故事里没有历史的笨重感也没有走火入魔的实验手法,他以一条清凉的嗓音,三十岁不到的年龄,别辟蹊径,重新回归说故事的趣味。他的语言,干净洗练,节奏迅疾,有三月阳春的飒爽与清奇,冬雪落在地上般鲜明的印子,带领着读者步步寻向不可知的径外人世。早在写性爱人生的《谜鸦》里,他就展露了这样的绝佳天分,到了这本类似自传的短篇小说集《七声》,葛亮鼓点频催,流畅依然……

我不禁莞尔,以至斜靠着书架的身子也剧烈地晃动起来,大脑努力地回忆着,当年熄灯后端着小板凳在楼道里点天灯写作的一群人里,没瞅见葛亮呀……想着今后一定也要找到张瑞芬,让这位老师也夸夸我。

拎着购物袋立于书店门口,不知何时外边已是瓢泼大雨,看着骑楼下来来往往的男女,感受着如黄金一般的时间狞笑着着每个人的未来,一些曾经的老朋友呀,不知何时才能再遇见。

那一瞬,我们还有彼时的心情和共同的话题么……

话题:



0

推荐

忙盲茫芒

忙盲茫芒

5篇文章 11年前更新

前编辑、现记者,中途卖过广告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5篇